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具备服务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已有337家,发放服务认证证书3.6万余张,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1.8%和80.6%;分别占认证机构(681家)和认证证书数(2742437张)的49%和1.3%;从2016年至2019年,4年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86.82%和135.06%。在服务认证领域划分的22个大类中,已经有20个领域实施了认证工作并发放认证证书,覆盖率达到90.9%。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服务认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
据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认证具有“保底线、拉高线、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特有作用。服务认证的定位是对服务质量“拉高线”的高品质认证。服务认证对提升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服务国际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助推和宣传推广下,服务认证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服务认证规模和质量提升明显,服务认证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显。在行业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服务认证“拉高线”作用稳步提升。近几年,“服务认证体验周”所选取的数字建筑、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数字版权管理、航空客运、验光配镜等服务认证体验项目,充分体现了服务认证对服务业供给侧的“拉高线”作用。
与此同时,服务认证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是检验一项制度生命力的最好标准。截至今年8月底,服务认证证书数量最多的领域为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认证,为1.45万张;其次是商品售后服务认证,达8700张。这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认证已经初具市场规模,为提高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质量,强化商品售后服务保障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服务认证发展和实践日新月异。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消费升级助推行业发展。人民对于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认证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健康养老、航空客运、非学历教育、物业、商品售后和银行营业网点等服务认证项目,就是为满足服务消费升级进行的良好实践。二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契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服务认证与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耦合共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认证在制造业质量提升和高技术服务业改革创新中的催化剂作用。数字建筑、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数字版权管理等服务认证项目,就是服务认证跨界融合发展的良好实践。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服务认证的需求和市场潜力巨大。一是服务认证发展有坚实的基础。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与我国服务业规模和认证行业规模相比,服务认证发展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二是地方和行业有较强发展意愿。服务认证作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正日益受到行业和地方的青睐,表现出发展服务认证的较强意愿。三是服务认证发展正逢政策机遇期。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均对服务认证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行业发展注入政策强心剂。
来源:中国质量报